持续8年依附非经常性损益取得盈利的海虹控股,近日通知布告了一项非日常交易,该交易可能再次将海虹控股2017年全年净利润负转正,续写净利润跨越“零的界线”的“事业”。
2016年,海虹控股经由过程出售北京药通、重庆卫虹、金萃科技等子公司股权,取得逾1亿元投资收益,大年夜而覆盖扣非吃亏9880万元,实现盈利。
10月21日海虹控股通知布告,让渡旗下子公司广东海虹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海虹”)55%的股权,让渡对价为1.68亿人平易近币。海虹控股称,该笔交易估计将为公司实现利润总额约人平易近币1.76亿元。交易总额不过1.68亿元人平易近币,何故为公司创造利润1.76亿人平易近币?其实,在财务专业人士看来,这笔交易实现的利润,相当一部分只是管帐账面数字。
1.76亿元“利润”是怎么来的?
根据海虹控股通知布告,公司原经由过程控股子公司中公网医疗信息技巧有限公司、北京益虹医通技巧办事有限公司、益健康康办事有限公司持有广东海虹100%股权。交易完成前,广东海虹纳入公司报表归并范围,公司对广东海虹采取成本法进行核算。交易完成后,公司借居持有广东海虹45%股权,广东海虹将不再纳入报表归并范围,公司对广东海虹采取权益法进行核算。该笔交易估计实现利润总额约人平易近币1.76亿元。
55%的股权,卖了1.68亿,怎么产生了1.76亿的利润?在财务专业人士看来,这恰是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转换的奥妙之处。
具体情况是如许的,根据海虹控股披露的信息,广东海虹截止评估基准日的┞匪面净资产是12903.21万元,也就是说,显示在海虹控股归并报表的广东海虹的┞匪面价值就是12903.21万元,而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后给出的广东海虹全部股权公允价值为30557.00万元(最终55%股权的成交价也是今后者为基本)。于是,公允价值与账面净资产之间的差别1.76亿元,即形成海虹控股昔时的利润了。
以经久股权投资计量的广东海虹,因为海虹控股取得颇┞菲握权,所以按照管帐准则,在母公司层面以成本法来计量,即当初取得广东海虹的初始成本是若干,该项经久股权投资在母公司的┞匪面就一向是这个数字。
管帐轨制这么安排是因为,每个资产负债表都须要编制归并报表,那么子公司的经营盈亏、净资产变更的数据,会归并反竽暌钩至归并资产负债表、归并利润表以及归并现金流量表中。如不雅母公司的单体报表不以成本法来计量,就会造成归并报表时的反复计量。
而以权益法计量,是指所持经久股权投资以该部分股权的公允价值来计量。即处理股权取得的对价与残剩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擅自购买日开端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损掉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
如不雅第四时度吃亏势头有所控制,则此次交易形成的1.76亿利润,有望使全年利润转负为正。如不雅成真,2017年将成为海虹控股依附非经常性损益来竽暌汞利的持续第九年。
具体分化来看,此次实现的1.76亿利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交易产生的利润:即55%的股权出售产生的利润;还有一部分是管帐核算方法改变产生的利润,残剩45%股权在账面上由成本法改权益法计量产生的浮盈。
广东海虹被出售的55%股权,在上市公司归并层面的┞匪面价值是净资产12903.21万元的55%,即7095万元,与该部分股权出售价款1.68亿元之间的差别9700万元,即真正变现的利润。
而另一部分实现的7900万利润(1.76亿元减去9700万元)则是账面浮盈。出售55%股权,海虹控股即掉去了广东海虹的┞菲握权,后者不再纳入前者的归并报表。残剩的45%股权,属于参股20%至50%的合营企业,按一般管帐准则,参股企业须要用权益法来计量被参股企业的经久股权投资。
海虹控股官方解释称,本次交易是为合营公司将来集中精力成长PBM(药品福利治理)营业及大年夜数据应用的┞符体计谋筹划,是公司调剂营业架构的须要。
实际上,单就财务结不雅来看,管而不控,此项交易不仅收成适量的现金,还获得了足以覆盖吃亏的非经巢笤盈利。
持续八年非经常损益扭亏路径
海虹控股本年第三季度事迹预告,公司前三季度估计吃亏1.3亿至1.5亿元。
上述第三方评估机构给出的公允价值30557.00万元,成为本次交易的估值基本。那么,残剩的45%股权对应的┞匪面价值为5800万元,其对应的公允价值为1.37亿元,按后者从新计量的经久股权投资便录得浮盈7900万元。
依附非经常性损益手段扭转乾坤,对于海虹控股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2009年以来的8年时光里,往往岁终将至,海虹控股即会出售子公司股权、股票等资产,甚至经由过程减值预备转回,以及资金占用费等名目实现突如其来的盈利,每年都毫无例外埠实现了“惊险一跃”。
2015年,经由过程让渡北京威邦物业、吉燎仔喷、河北海虹、江西海虹等取得处理投资收益1.37亿元,大年夜而覆盖扣非吃亏5890万元,实现盈利。